top of page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呼籲全面關注大腸癌 (2016-04-24)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於2016年4月24日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及傳媒午宴,希望藉此向大眾推廣大腸癌的預防性檢查及跨專科綜合診治模式;以及留意大腸癌篩查以外的檢查需要。


潘冬松醫生強調:「八成的大腸癌是由瘜肉演變出來,瘜肉切除是預防腸癌最重要的方法。市民需要明白大便免疫化學隱血測試的目的是發現早期無症狀的大腸癌,能發現瘜肉的機會少於50%;而大腸鏡檢查篩查大腸癌變準確性較高、且可在檢查中同時切除瘜肉,防止瘜肉轉變成腸癌,這是大便隱血測試所不能提供的。所以如果市民想預防大腸癌,應考慮直接做大腸鏡檢查。而且61歲以下或70歲以上的高危人士,亦要考慮定期進行大腸癌檢查。」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主席兼創辦人、香港大學外科學系名譽教授及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教授指:「因為肝臓是所有大腸血液必經的第一站,所以肝臟是淋巴以外最常見的大腸癌轉移器官,以往當大腸癌轉移去肝臟時會被視為絕症,只可以姑息性化療延長生命,因此不少患者在被確診晚期後,對病情抱悲觀態度。隨著肝臟外科手術的進步,近年有很多硏究顯示,有三份之一大腸癌肝轉移病人可透過肝切除手術或射頻消融手術清除肝轉移,其後再綜合術後化療,五年存活率達45-50%,三成病人達至完全治癒沒有復發,這是轉移癌症治療上一項重大突破。可惜有不少患者誤以為大腸癌轉移至肝臟便無法醫好,因而沒有考慮手術治療,錯失治癒黃金機會。」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委員兼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寬耀醫生指:「事實上近年的醫學研究發現,在藥物及外科手術配合下,一個團隊式的跨專科綜合診治,能夠大幅提升晚期大腸癌患者的生存中位數,由以往的四至六個月延長至兩年以上,甚至長期控制。」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委員兼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澄宇醫生指,「跨專科綜合診治模式的重點是讓腫瘤科、結直腸及肝膽胰外科及腸胃肝臟科醫生合作,評估及分析各個治療策略,繼而得出一套附合病人需要及期望的療程。期間,各科醫生需作定期跟進及檢討,平衡治療風險,令治療更具彈性。」


潘冬平教授總結,要防治大腸癌,一方面需要提高公眾對疾病的關注,進行適當的定期檢查,另一方面亦需要增加醫生之間的溝通及協作。「以往的大腸癌治療多局限於『分工』層面,意指患者於接受大腸外科手術後,便轉介至腫瘤科醫生跟進,兩科醫生未必有定期緊密的溝通,為病人設計及整合療程,以至有些肝轉移病人錯失手術治癒機會。因此醫生有需要於同一平台下就應否及何時進行手術、化療、電療、標靶藥等溝通合作,才能為病人發掘最合適的治療方案,而『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會繼續推廣跨專科綜合診治此理念,促進醫生們互相交流學習,造福腸癌患者及其家人。」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特價購樂衛瑪標靶藥 (2022-07-14)

符合資格之申請者可在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以大約85折購買8mg 或 12mg 的樂衛瑪標靶藥物。參加會員必須是醫院管理局轄下醫院的病人,並持有有效的Lenvatinib (lenvatinib 樂衛瑪) 的醫生處方藥單。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 – 免費肝癌篩查計劃 (2022-01-17)

肝癌被喻為「沉默殺手」,究其原因,它於早期時或沒有任何症狀,直至腫瘤隨時日增大,病徵出現,病情才被發現,昔可能為時已晚。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提醒市民,如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或肝硬化,便屬高危一族,而現時已有效治療肝癌的方案,治療成效理想與否,關鍵在於能否及早診斷。有見及此,基金會將提供150個免費肝癌篩查名額,以助高危的市民,及早進行檢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