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胃癌

胃部結構與功能

胃是消化系統中的一部分,胃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腸; 主要由平滑肌組成,食物經過吞嚥後經過食道,進入胃部。胃的最主要功能是將食物研磨成小塊,胃壁裏的腺分泌物便會幫助分解食物,以便於腸道進一步被吸收。

胃部.jpeg

胃癌病發率

2020年時胃癌是香港常見癌症及致命癌症的第六位,是年新症有1197宗,死亡個案有613宗。胃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患者平均年齡約為65歲,但近年年輕患者的人數明顯增加。

2020年按年齡組別分佈的胃癌發病及死亡率.jpg

2020年按年齡組別分佈的胃癌發病及死亡率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2006-2020年胃癌發病及死亡率趨勢.jpg

2006-2020年胃癌發病及死亡率趨勢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原發性胃癌

風險因素

 

引致胃癌的因素有很多,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機會。

高危一族

 

性別: 男性發生胃癌的機會是女性的兩倍。

年齡: 年紀越大,患胃癌的機會越高; 五十歲以後患胃癌的機會更高。

飲食: 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會增強加患胃癌的機會。

疾病: 胃部息肉,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高。

吸煙: 吸煙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非吸煙人士高。

遺傳: 家族近親曾患有胃癌的人士,較其它人患上胃癌的機會高兩倍以上。

徵狀

  • 持續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 體重急速下降

  • 小腹腫脹

  • 進食後腹脹不適

  • 嘔吐,甚至吐血

  • 大便出血或大便呈黑色

  • 貧血、疲倦、虛弱

有懷疑徵狀,應盡早向醫生求診。

診斷

​初步檢查

 

食道及胃鋇影餐造影檢查

病人在檢查前需要服食口服鋇劑,鋇是一種金屬,可以在X光照射下顯影出食道及胃的圖像,幫助醫生更清楚了解病人胃部的情況。

食道及胃鋇影餐造影檢查.jpeg

胃內視鏡檢查 (Endoscopy)

醫生將光導管狀的內視鏡經病人的口及食道伸入胃部,直接觀察病變情況,並在不同部位拑取組織作病理檢查。

胃內視鏡檢查 (Endoscopy).png
胃內視鏡檢查 (Endoscopy).jpeg

跟進檢查

 

病理檢查的結果顯示活組織有可能是胃癌時,便會進行跟進檢查,以了解癌腫有否擴散。

腹部電腦掃描 (CT Scan).jpeg

腹部電腦掃描 (CT Scan)

腹部超聲波掃描 (Ultrasound Scan).jpeg

腹部超聲波掃描

(Ultrasound Scan)

治療

胃部切除手術

胃部切除手術是醫治胃癌的主要方法,醫生會視乎病人的情況而決定割除部份或整個胃部。進行手術期間,醫生會把病人的腫瘤及其周圍的組織和淋巴結切除。手術包括「完全式胃切除法」(Total Gastrectomy) 和「根治性近完全式胃切除法」(Radical Subtotal Gastrectomy)兩類。

手術後護理

術後病人最好能儘快開始慢行,對復元非常重要,即使必須臥床,也要保持腿步活動及深呼吸練習。而在恢復進食前,以靜脈注射補充身體所需液體及養份,直至能飲食為止。

 

改變飲食習慣

無論是將胃部局部或全切除,進食份量都大不如前,故多吃高卡路里食品,可增加熱量,少食多餐及每餐之間吃點小食,盡量避免有飽肚感覺。

胃部切除手術1.jpeg
胃部切除手術2.jpeg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以高能量的輻射線破壞癌細胞。放射治療可能與化學療法同用作輔助外科手術後的治療,預防復發,提高手術後的生存率。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反胃、腹瀉、噁心、嘔吐、疲倦、口腔疼痛及潰瘍等; 大多數的副作用可透過藥物減輕嚴重程度,當療程完結後,副作用便會慢慢消失。

化學抗癌藥物

化學療法分口服和靜脈注射兩類,是利用抗癌藥物殺死癌細胞,阻止癌細胞生長和分裂。化學療法主要為輔助外科手術後的治療,預防復發,提高手術後的生存率。化學療法亦可作紓緩治療之用,達緩解症狀及延長生命之效。另有標靶治療,適用於部份腸胃道基質腫瘤(GIST)的病人。

 

化療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嘔吐、疲倦、口腔潰瘍、疲累等。

預防及篩檢

  • 多吃新鮮蔬果

  • 少吃高鹽、油炸食物

  • 注意個人衛生: 多洗手及避免接觸排泄物或嘔吐物,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 定期檢查: 如果家族有近親曾患上胃癌,建議40歲以上人士每年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認識胃癌
風險因素
診斷
治療
預防及篩檢
胃癌病發率
高危一族
徵狀
bottom of page